<tr id="i20gg"></tr>
<strike id="i20gg"></strike>
<samp id="i20gg"></samp>
  • <ul id="i20gg"></ul>
  • <strike id="i20gg"></strike>
  • <ul id="i20gg"><tbody id="i20gg"></tbody></ul>
    國家保密局網站>>保密科技

    淺析顛覆性技術及其情報發現方法

    2018年05月23日    來源:國家保密科技測評中心【字體: 打印

    一、引言

    2017年6月28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中有關注國家情報工作技術保障的專門條款,第二十二條規定:“國家情報工作機構應當運用科學技術手段,提高對情報信息的鑒別、篩選、綜合和研判分析水平。”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們正經歷著新的技術革命浪潮,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甚至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未來可能取得突破的顛覆性創新對人類“技術—經濟—社會”范式變革將會產生重大意義。在幾乎所有行業,數字技術都為產品和服務的結合創造了全新的顛覆性方式,現有的商業模式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商業模式,生產、消費、運輸與交付體系被重新塑造,在此過程中行業之間的傳統界限被打破。與此同時,足以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正在給公眾生活帶來顛覆性改變。人們的信息獲取和自我表達方式、工作方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等都已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并不斷產生融入新的多樣的變化,這些都是隨著技術變革而出現的新興技術帶來的影響。

    二、顛覆性技術

    1995年,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在《顛覆性技術的機遇浪潮》一書中,首先提出顛覆性(disruptive)技術的概念。顛覆性技術是一種另辟蹊徑、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途徑產生顛覆性效果的技術,可能是完全創新的新技術,也可能是基于現有技術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應用。顛覆性技術打破了傳統技術的思維和發展路線,是對傳統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例如,數字技術轉移應用到照相領域,顛覆了傳統的基于膠片的照相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產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顛覆了傳統的信息傳輸和應用方式。

    世界范圍內對顛覆性技術有十分高的重視程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指出,當前中國科技創新已步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要實現這種轉變,就需要在核心技術和重點領域超前布局。“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戰略前沿領域創新突破,更加重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由此可見,顛覆性技術創新在中國當前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2015年7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總統令,要求美國在2025年之前,研制出全球最快的計算機,以進行復雜的計算并輔助科研和國家安全項目研究。日本政府于2013年決定推行顛覆性技術創新計劃,促進給社會帶來變革的顛覆性創新,支持具有挑戰性、高風險性的創新活動,并于2013—2015年進行了第10次技術預測,得出了在社會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技術、健康、資源與環境領域的10個最重要的技術方向。俄羅斯提出了2030年7大領域發展方向,主要包括信息和通信技術、醫學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運輸與空間技術、能源技術等。顛覆性技術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研究問題。一些學者圍繞顛覆性技術的產生、應用、應對方法和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

    21世紀初期,顛覆性技術就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應用,技術創新的步伐呈指數地加速。技術創新的驅動力不再僅僅是政府財政的撥款,私人企業也參與進來,一些復雜的技術領域對個體的準入障礙逐漸降低。情報界必須通過控制大量的數據、使用創新性技術、運用正常的分析策略和諜報技術,隨時隨地為美國及其盟友提供所需的情報。

    三、顛覆性技術的特征

    了解顛覆性技術的特征是探索顛覆性技術情報發現方法的基礎。筆者總結出顛覆性技術的特征主要體現在顛覆性、前瞻性、取代性、不確定性和時效性。

    (一)顛覆性

    這是顛覆性技術的本質特征。雖然目前學術界對于顛覆性技術沒有統一的定義,但一般都認為,顛覆性技術是一種另辟蹊徑、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途徑產生顛覆性效果的技術。顛覆性包含著突變和超越。突變是指,顛覆性技術源于創新思維,破壞了原有的技術發展軌道,開辟了新的技術應用領域,既符合技術發展規律,又在常識意料之外,使敵手猝不及防,形成所謂“技術突襲”。超越是指,顛覆性技術可能是對已有基礎性技術、原理性概念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型應用,也可能是完全創新的技術,它打破了傳統的技術思維和技術路線,是對漸進性技術創新的跨越式發展。

    (二)前瞻性

    顛覆性技術大多是在各個領域的研究前沿,如高能物理、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針對長期制約技術發展的挑戰性問題進行研究和突破。發現顛覆性技術,需要戰略性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維,同時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來感知、跟蹤、分析、評估、預測可能帶來顛覆性影響的技術。

    (三)取代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顛覆性技術在性能或功能上有重大突破,未來發展將逐步取代已有技術,打破傳統的技術體系。技術取代的同時,也對新舊組織形態的轉變產生影響,通過向各個領域的滲透,顛覆性技術促使新的組織形態取代已有的構建于傳統技術體系基礎上的組織形態。

    (四)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表現為一種高風險性,高風險體現了捕捉顛覆性技術機遇的困難,其產生不僅需要技術本身的突破,還與技術的應用時機、應用環境和應用模式密切相關。不確定性還表現為一種潛在性,未被發現的顛覆性技術并不等于不存在,很多顛覆性技術沒有被發現和應用,受限于各種內外部因素,當滿足一定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條件時,顛覆性技術便會引爆,但是在什么時間以什么樣的形式爆發及其所產生的影響力,都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五)時效性

    信息社會中,環境瞬息萬變,技術以指數級的發展速度更新換代,已經形成的顛覆性技術很難在長期內保持壟斷。對于技術應用者來說,認識到顛覆性技術的時效性,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四、顛覆性技術的情報發現方法

    顛覆性技術不僅是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也可以成為情報研究的對象。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顛覆性技術發現方法的研究,主要從基于技術管理與應用角度和基于專利或科技論文統計分析的角度這兩方面展開。前者屬于主觀判斷方法,后者屬于客觀方法。本文從情報研究的掃描、感知、評估和預測4個功能論述顛覆性技術的情報發現方法。

    (一)掃描

    情報掃描工作借鑒于環境掃描。1967年,Aguilar首次定義了環境掃描,認為它是搜尋和收集組織外部環境中有關事件、趨勢及變革的信息的過程,目的在于指導組織的戰略管理。Elci認為環境掃描是一種識別、收集與組織有關的外部信息,并轉移成有用的計劃和決策的重要方法。情報掃描對顛覆性技術的發現至關重要,將顛覆性技術作為情報掃描的對象,通過掃描收集整合與之相關的信息,關注顛覆性技術的起源、變化發展和應用情況等,為識別、感知、評估、拓展應用和預測顛覆性技術提供基礎資料。一些具備掃描追蹤能力的顛覆性技術的發現和應用可以為情報掃描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徑。

    (二)感知

    情報感知是情境感知的一種應用方式,情境感知即通過傳感器及其相關的技術使計算機設備能夠“感知”到當前的情境,它源于普適計算的研究,由Schilit于1994年提出。情報感知是借鑒人體感官能力的概念并對其進行了技術和方法領域的延伸。目前,情報感知在信息安全領域中的應用比較多。最初產生于傳播學領域的“五W模式”可以借鑒應用于情報感知工作中,為情報感知構建內容框架包括:what,who,when,where,which。以情報感知與顛覆性技術的關系為例,通過情報感知方法,了解顛覆性技術的存在狀態(what),顛覆性技術與哪些人和組織有關聯(who),顛覆性技術什么時間、地點產生和應用,預計何時何地產生顛覆性影響(when、where),顛覆性技術的應用方式(which)。情報感知還包括情報的響應、傳遞和共享,對于顛覆性技術來說,情報如何對其做出響應,相關的情報如何傳遞和共享,如何采取技術手段進行追蹤和監視都是顛覆性技術情報感知工作的重要內容。

    (三)評估

    情報評估或情報評價,是分析鑒別已獲情報的可靠性、質量等,并對該情報的應用價值和影響進行分析的研究過程。顛覆性技術的情報評估,在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和分析工具的基礎上,對顛覆性技術的來源和技術本身的可靠性和質量,以及其應用價值和產生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評估。顛覆性技術情報評估結果可以成為制定和執行相關決策的依據,也是進行顛覆性技術情報預測的前提和基礎。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的《國防2045:為國防政策制定者評估未來的安全環境及影響》的評估報告、麻省理工學院的《MIT技術評論》等就是評估顛覆性技術的情報產品。

    (四)預測

    預測是管理決策的基礎,情報分析則是科學預測的基礎。高級形式的情報分析是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預測的結構性思考。真正的情報分析總是預測性的。前文在總結顛覆性技術的特征時提到,顛覆性技術的前瞻性使得發現它們需要戰略性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維,這正是情報預測具備的特質和擅長的工作。在通過顛覆性技術情報掃描、感知、評估獲得的大量已知信息的基礎上,對于未來狀態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顛覆性技術,情報預測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和分析工具,預測顛覆性技術的未來發展狀態和趨勢走向,從而為技術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

    五、結語

    當前,顛覆性技術已成為全球的一個熱點問題,學術界也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內展開對顛覆性技術的研究。從情報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探索顛覆性技術與情報工作的關系對于后續研究的開展有重要意義。回顧本文的研究可知,顛覆性技術相關的諸多問題可以作為情報研究的對象,應發揮情報工作的掃描、感知、評估和預測功能,對顛覆性技術的產生、應對、應用和影響等問題進行追蹤和探索,同時顛覆性技術能夠為情報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技術工具和方法,對于促進情報研究方法在應用中不斷完善以及拓展情報學的研究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原載于《保密科學技術》雜志2017年11月刊)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 伊人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下载|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也|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 99er热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99热在线精品免费全部my|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