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習總書記強調,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習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內外兼修、內涵廣泛,是安全戰略的宏觀判斷視角,也是安全工作的微觀操作指南,對保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做好保密工作重要遵循。
國家秘密產生并存在于構成國家安全體系的各個領域、各個要素、各個層面,融合在事關國家安全的各項業務之中,是國家安全和利益最重要的信息表現形式,是國家的核心戰略資源,只有確保國家秘密安全,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永固的國家秘密安全防護體系,推動保密事業持續創新發展,是構建國家安全體系的應有之義,也是保密工作的莊嚴使命。
黨中央高度重視新時期的保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做好保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論述保密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全面分析現階段保密工作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秘密安全的治理方略。中央對加強保密工作也作出決策部署,指明了保密戰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任務、目標與新思路、新措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的決策部署,是加強新形勢下保密工作的重大戰略舉措,在我國保密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當前,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國家秘密安全環境的復雜性凸顯、安全威脅的多樣性增大、安全挑戰的嚴峻性加劇,保密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尖銳。一方面,境外情報機構加緊對我國實施“陸、海、空、天、網”全方位、立體式、多維度信息監控和情報竊取,竊密活動不斷加劇,竊密范圍不斷擴大,竊密手段不斷翻新,對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在我們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和平建設環境中,我內部有些同志和平麻痹思想嚴重,安而忘危,保密意識缺乏,敵情觀念淡化,對新技術的泄密風險不懂不學。更有甚者,我們隊伍中的極少數人,理想信念喪失,賣密資敵,嚴重泄露國家秘密的重大案件時有發生。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為保密管理帶來新挑戰,涉密主體多樣化,涉密領域分散化,涉密載體數字化,信息公開利用的速度與保密能力建設不相協調。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在別人的核心技術基礎之上,泛在化網絡時代的到來和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又帶來了新的保密隱患,保密工作的對象、內容、任務將持續發生深刻變化,網絡竊密與反竊密的較量日趨激烈,保密防范和管理的難度將越來越大,任務將越來越艱巨。
面對復雜嚴峻的保密工作形勢,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跟上、奮發有為,推動形成保密法律法規基本體系,突出抓好規范定密、網絡保密和涉密人員“三大管理”,著力強化科技對保密工作的支撐作用,扎實推進保密宣傳教育、指導管理、監督檢查、案件查處、保密技術服務和測評等基礎性工作,穩步加強保密系統建設,努力推動保密工作各項任務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希望廣大保密干部和涉密人員深刻理解并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以發展理念、工作思路、重要舉措的新突破,推動保密事業的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也希望有更多的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各級領導干部,結合各自的研究領域和主管工作實際,跟蹤把握國家安全形勢的新發展新趨勢,對國家秘密安全的治理戰略、政策措施、保密科學技術、體制機制等重大問題,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議,推動保密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文為田靜同志為《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下的保密工作》所作序言,部分內容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