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長春。
從清政府設立長春廳至今,在短短兩百余年時間里,她從無到有迅速成長為我國北方的汽車之城、科技之城、電影之城、森林之城,新中國歷史上第一輛汽車、第一部電影、第一塊合成橡膠、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第一架航空照相機、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等多個“第一”誕生于此。
從書寫中國城市多個第一的傳奇到打造新時代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表率,先行先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氣魄在這座城市的發展進程中熠熠閃光,而這一精神也在長春保密人的身上得到充分展現。
中央決策部署下發后,吉林省委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保密工作的實施辦法》,長春市保密局緊抓機遇,全面推動貫徹落實,同時立足吉林放眼全國,堅持創新發展,多項工作取得突破。“打先鋒,站排頭”,長春做到了。
乘勢而上,心懷大格局
2018年12月29日,長春市保密局上下一片歡騰。
這一天,他們收到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長春市機構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市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保密局)上升為市委工作部門,成為市委15個部門之一。
面對機構改革的大潮,市保密系統組織機構隊伍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取得歷史性突破,長春是怎么實現的?
“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窗口期稍縱即逝,必須要牢牢抓住。我們一直以市委提出的‘打先鋒、站排頭’要求自己,搶抓機遇,對標高位,全面推進保密工作轉型升級,重點抓保密體系和保密能力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長春市委保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保密局局長劉徽道出其中緣由。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下發后,長春市保密局既覺機遇難得,頓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東風勁吹,大展拳腳的時候到了。市保密局先從強化黨管保密、加強系統建設入手,著力壯大保密機構隊伍力量。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離不開領導重視這一強大后盾。劉徽告訴記者,市委領導高度重視保密工作,2016年以來,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君正先后10次就加強保密工作作出批示。市委常委、秘書長馬延峰2018年5月11日分管保密工作后,6月14日即到市保密局調研,并對做好全市保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市委常委會定期聽取保密工作匯報,在2016年市委第16次常委會上,討論并通過《“十三五”時期長春市保密事業發展規劃》,明確全市5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5年預計投入4340萬元;在2017年市委第11次常委會上,討論并通過《長春市加強和改進保密工作實施辦法》,從目標任務、體制機制、監督管理、保密科技等7個方面對全市保密工作進行整體部署,并分解出29項具體任務細化落實。
在市委領導的重視下,市保密局積極協調編辦等相關部門支持,充分發揮市委保密委員會職責,健全保密工作領導機構,為做好全市保密工作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目前,長春市10個縣(市)區中已有7個設置并配備了保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其他縣(市)區也正在履行程序。
如今,市保密局人員編制25人,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都得到較大改善,平均年齡由51歲下降到39.5歲,保密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1人。同時,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專門設置總工程師,并納入領導班子。此外,市保密局不斷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專門向市財政局申請144萬元經費,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充實3名專業技術人員、6名保密教育宣講員,增強保密隊伍力量。全市10個縣(市)區均已掛牌成立保密辦(局),人員編制落實到位。市保密系統建設躍上新臺階。
科技制勝,跑出加速度
采訪這天,許久未下雪的長春溫度驟降,飄起了雪花。而市保密局的這間監管平臺機房里仍是一片“火熱”,數臺機器正在同時運行,空調嗡嗡作響。采訪前,記者已對長春市保密局先進的保密監管平臺和保密科技裝備有所耳聞,在這里終于親眼見到。
在這間“搶”來的辦公室里,擺滿了各類保密技術裝備“利器”:網絡版計算機終端保密檢查裝備、無線網絡檢查取證系統、高增益超高頻非線性節點檢測儀、智能移動終端木馬分析檢測系統、手機內容保密檢查系統……這些“家伙事兒”極大提高了市保密局泄密隱患發現和處置能力。據介紹,各縣(市)區、開發區和相關涉密重點單位也都按照要求配備了網絡版計算機終端保密檢查裝備。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對于長春而言,科技創新就是推動保密工作發展的“船槳”。記者了解到,面對信息化發展對保密工作帶來的新挑戰,市保密局一直堅持“科技強密”,注重在提升保密科技手段上下功夫。2016年以來,市保密局在已有的涉密計算機違規外聯集中監管平臺、互聯網接入口保密監測平臺、互聯網門戶網站保密檢查平臺、非涉密網計算機終端保密監管平臺和重要活動應急移動保密檢查平臺等5大平臺基礎上,又相繼完成部分平臺的升級改造和新平臺建設工作。“平臺建設以實用為目標,以檢測數據確定中標產品,既公開透明,又確保平臺管用。”劉徽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豐富檢查手段,填補數據庫保密檢查領域的空白,市保密局于2017年在東北地區率先建設移動數據庫保密檢查系統,以實現對數據庫的高效精準檢查。2018年5月,市保密局又與相關單位聯合研發涉密光盤違規外聯報警平臺,當應用該系統刻錄的涉密光盤在互聯網計算機上違規使用時,系統就會阻斷讀盤行為,并向報警平臺發送告警信息,進一步強化了涉密計算機保密管理。
隨著近年來政府機關微信公眾號應用越來越普遍,泄密事件時有發生,但針對微信公眾號的保密監管手段仍處空白。對此,市保密局開出“新藥方”,組織專人與相關單位定制開發檢查平臺,經過4個月的研發、測試、整改和試用,攻破技術難題,建成微信公眾號保密檢查平臺,有力地保障了微信公眾號信息發布安全。加上兩個保密宣傳教育平臺,十大平臺的建成運行,使全市保密科技建設實現由簡單的被動管理向逐步適應信息化網絡技術領域主動出擊的歷史性跨越,邁進全國副省級城市保密科技管理先進行列。
此外,為配合全市電子政務內網平臺建設,2017年,市保密局建成涉密數據恢復保障中心,初步實現涉密計算機及移動存儲介質的數據清除和恢復提取功能,為確保涉密數據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此同時,2018年底,市保密綜合業務網通過省里測評,并實現與國家、省聯網方式由單點接入升級為網絡接入,保密工作信息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固本強基,筑夢新時代
作為“一把手”,劉徽善學習、有“野心”、敢折騰。從初涉保密的宣傳科員到沉穩干練的保密局長,劉徽的保密工作生涯已走過第30個年頭。他十分熱愛保密工作,且責任心極強。雖已從事保密工作多年,他毫無麻木倦怠之感,反而愈發干勁十足。他說,做保密工作要有追趕的目標,要不斷學習和借鑒,總結和思考,在學習中進步,在創新中前進。這幾年,在他的帶領下,市保密局打出一套“夯管理、提能力、求創新”的“組合拳”,全市保密工作在轉型升級的征程中蹄疾而步穩。
在加強能力建設的同時,市保密局也沒有忽視基礎性工作。市保密局副局長鄧莉告訴記者,為落實好法定保密職責,市保密局指導機關單位進一步開展保密制度建設工作,以制度為保障,切實承擔起貫徹落實保密法律法規的主體責任。2018年,市保密局創新工作載體,由各業務處室按照分工共同制定《機關單位保密制度基本框架》,為基層單位開展保密制度建設打出“樣本”。其中主要包括保密工作責任制、國家秘密定密管理、涉密人員保密管理等10個方面,對每項制度的制定依據、制定目的、宗旨、任務、適用范圍、有關定義、責任主體及規范內容都列出具體條文。目前,全市各機關單位都按照要求和框架樣本,制定、修訂完善了保密制度,同時落實了責任制。“基層保密工作沒有專職人員,系統性開展保密制度建設工作十分困難,市保密局做出的‘樣本’,為基層開展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受到普遍歡迎和點贊。”鄧莉說。此外,為確保保密工作責任制落到實處,市保密局將保密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全市績效考核,進一步推動了全市保密工作發展。
不止于此,在長春這片黑土地上,保密宣傳教育亦結出累累碩果。2017年,市保密局投資200萬元,聯合長春市委黨校共同建設“長春市保密教育實訓平臺”,切實提高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涉密人員對信息化條件下竊密與反竊密的形象化認識。目前,平臺已完成對全市176家機關單位和市委黨校教學班總計14370人的輪訓教育。
2018年,市保密局建成互聯網遠程保密教育系統平臺和“長春保密觀”手機App,實現在線培訓、線上考試、視頻點播、視頻互動培訓、線上線下通知等功能,并實現PC端設備、移動端設備同步教育、同步培訓、同步考試,切實提高了保密宣傳教育工作效能。
為進一步筑牢宣教陣地,2015年,市保密局與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共長春市委黨校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干部保密教育培訓工作的通知》,這項工作在上級部署工作的方案中本沒有宣傳部門,市保密局聯合市委宣傳部開展這項工作,有利于把保密教育納入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中青年干部培訓,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計劃,以及黨校(行政學院)教學體系,實現保密課程全覆蓋。
“保密工作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新的一年,表示“就愛出去看一看、比一比,堅決不做井底之蛙”的劉徽又有了新的目標。
(原載于《保密工作》雜志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