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安全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經濟凋敞、百廢待興,穩定貨幣、發展經濟成為國家建設的首要任務,確保人民幣的安全發行便是經濟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建國初期有這樣一位央行人,親手書寫了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個蒼勁有力、溫厚淡穆的魏楷體字,而自己卻守口如瓶,始終堅守底線,從未向人提及。在此后三十多年間,不管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他都不改君子本色,一直以崇高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保密意識將此“秘密”藏于心中。他就是馬文蔚。
孜孜求學上進
馬文蔚,字嚼若,1904年12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陽曲縣黃寨村金寺巷馬家小院(現金寺巷3號)。馬文蔚的父親馬鵬程是一位私塾先生,育有三個兒子,馬文蔚是其三子。
年幼的馬文蔚瘦小體弱,但卻聰明伶俐,喜書愛畫,上學后勤奮好學,科科成績優秀,年年考試第一。他和小伙伴們經常用手對著建筑物上的牌匾楹聯比劃。
1920年夏,喜好讀書、胸懷大志的馬文蔚報考了山西省省立一中、省立第一師范、太原國民師范,以優異成績同時被錄取。因家境困難,最后選擇了公費的太原國民師范完全科23班就讀,在五年的學習中,品學兼優的馬文蔚深得校長趙丕廉喜愛和賞識。1925年畢業后,任教于國師街師范附小。
好學的馬文蔚一直堅持研習詩詞書法、醫學拳法。特別是對書法情有獨鐘,他一直苦練《張黑女墓志》等魏碑書法,并虛心向于右任、景梅九等著名書法家求教,練就了脫俗超凡、自成一體的書法技藝,積淀了深厚的書法功底。
投身金融不失耿直
1931年,受趙丕廉校長的激勵和熏陶,馬文蔚到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繼續深造,這為他日后從事金融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1936年,馬文蔚完成學業,來到上海投身金融界。盧溝橋事變發生后,為集聚金融力量應付危局,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在上海成立四行聯合辦事處,馬文蔚作為視察員也一路輾轉從上海至香港,返漢口又到重慶。
任視察員期間,馬文蔚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深入調查、潛心研究,足跡遍及大后方的各個省區,不僅掌握了各地金融界的資料,而且運用所學知識,總結撰寫了許多內容翔實、富有見地的金融調研報告。如他撰寫的《青峨心影》旅途筆記,就真實記錄了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下百姓的悲慘生活狀況,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憂民情感。
題寫魏楷行名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同年6月,馬文蔚來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先后任參事、金融研究員。
1950年4月的一天,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南漢宸把馬文蔚請到辦公室,拿出一桿毛筆讓他鑒賞。馬文蔚只看了一眼脫口就說:“這是一支宮廷用筆!”南行長說:“好眼力,寫幾個字看看。”“寫什么呢?”“就寫咱們銀行的這幾個字吧!”雖然是宮廷用筆,但馬文蔚試筆后,卻表示不如自己的筆好用。馬文蔚拿來自己平時練字的毛筆,拉開架勢在各色虎皮宣紙上反復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元”“角”“分”“壹”“貳”“叁”
“伍”“拾”等字。寫完后,又一起選出“比較好的一組”。這組字便成了后來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幣票面上的全部漢字(第四、第五套個別漢字做簡化處理),一直沿用至今。馬文蔚當時已明白了南行長的用意,但倆人心照不宣。1955年3月,第二套人民幣發行,馬文蔚意識到其票面漢字為自己所書寫,但由于沒有收到單位通知,出于對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負責,馬文蔚發誓一定要把此事作為一個“秘密”來嚴格保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新中國人民幣的安全發行作出貢獻。
1951年,馬文蔚因工作成績顯著,調至廣西有色金屬管理局任計劃處副主任。1952年,馬文蔚調至中國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任研究員。
逆境不忘守“密”
1958年,馬文蔚被錯劃為“一般右派分子”,他攜妻帶女,頂著“右派”帽子回到老家山西省陽曲縣黃寨村接受勞動改造,這一改造,就是漫長的20年。在改造期間,馬文蔚掃馬路、揀大糞,春夏秋冬風雨無阻,但生活的困境從沒擊垮馬文蔚堅守“秘密”的初心,題寫行名一事深深地埋藏在他心底。
1978年,馬文蔚的“右派”帽子被摘掉,按退休干部待遇在原籍安置。
馬文蔚本打算守口如瓶,終身保守書寫人民幣票面漢字的“秘密”。未曾想,事情出現了微妙的變化。1983年3月1日的《山西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人民幣票面上人民銀行行名的題寫者,但作者說的卻不是馬文蔚。馬文蔚見報后付之一笑,不以為然。但他的女兒卻認為應該實事求是,要對歷史負責,力主父親向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報告此事,澄清事實。同年3月22日,總行收到馬文蔚女兒代筆、馬文蔚簽名的信件及隨寄的《山西日報》后,隨即委派專家來陽曲縣進行了詳細調查和技術鑒定。
在中國人民銀行陽曲縣支行會議室,馬文蔚應專家要求回憶講述了當時書寫“中國人民銀行”等字的詳細過程。之后,總行專家請馬文蔚現場書寫“中國人民銀行”幾個字。馬文蔚雖因年屆80歲手有些顫抖,但字體筆勢仍和當年所書行名一脈相承。總行專家拿出歷史檔案中的虎皮宣紙原始手跡,馬文蔚一見原物,如見故友,激動得老淚縱橫……
人民幣票面“中國人民銀行”行名題寫者之謎終于揭開。1984年9月,總行在給陜西省分行發出的專函(84銀函字191號)中寫道:馬文蔚同志是一位對銀行建設事業有貢獻的知識分子,1950年受南漢宸行長的委托,為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等字;“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不僅用于新版人民幣,而且廣泛地被各級人民銀行用于機構的牌匾上。
德藝令人敬仰
馬文蔚書寫人民幣票面漢字并保守“秘密”的真相澄清后,媒體報刊爭相報道。馬文蔚一時成了中外名人,賀信不斷,求墨寶者車水馬龍。而馬文蔚卻謙遜依然,他說:“這六個字就應該歸功于南漢宸行長,是他委托我書寫,最后由他親自選定的,我不過是奉命參與而已。”
1988年3月29日,馬文蔚走完了傳奇跌宕的一生。
馬文蔚先生的生平與研究成果,被《共和國奠基人名典叢書金融卷》《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鑒》《當代中國書畫名人圖錄》《當代中國名家書畫目錄》《中國收藏家名人辭典》《中國貨幣史之最》《中國名片—人民幣》《人民幣史話》《全國文史研究館書畫藏品選》《三晉文明之最》《談錢說幣》《山西通志金融卷》《中國收藏家名人辭典》《山西省分行金融志》《緣聚三晉》等大型辭書和工具書收錄。
如今,馬文蔚先生已去世30余年,但他淡泊名利的可貴品格、不忘初心的赤子情懷、嚴守“秘密”的職業操守令人敬仰,值得我們學習,更需要我們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矩硬如鐵,守密重如山。面對新時期嚴峻復雜的新風險新挑戰,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向馬文蔚先生學習,自覺增強保密意識,嚴格保守國家秘密,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